小提琴百科
公司總機:0755-88822469 83367289 82999569
OEM與工廠事務:吳小姐 0755-83367289
媒體與公共事務:徐先生 0755-82999569
產品技術與售后:廖小姐 13723725086
批發與琴行加盟:吳小姐 18588458289
公司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任屋路81號B棟301
生產工廠:在廣東/江蘇/北京擁有5個提琴制作工坊;在深圳/東莞有2個配件工廠
斯式和瓜式的區別在哪里
“斯式和瓜式的區別”這個說法估計只有國內有,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準確, 按照現在已有的網文的解釋,其實大家說道的 是 strad 黃金時代的模型 和 耶穌 晚期的 代表作品 的 各自鮮明特征的對比。”
網文有很多講 “斯式與瓜式的區別”的文章,其中影響最大的,也是使廣大琴友收益最多的 應當是資深人士 不以物喜大哥的 一篇帖子(很多人轉載,可惜都沒有注明出處,現在引用 順便表示感謝), 這段評論簡單易懂,但是… 原文大概是這樣的:
斯式琴的特點是:
琴身上部較為窄而小,下部較為寬大,中部彎度稍深,不僅輪廓相稱,線條也美觀。琴板寬大平坦,弧度極微,中間厚,漸而向四周擴張地薄下去,邊部近側板處最薄,由于面板厚薄適度,所以極易振動。斯式琴發音強而有力,音響宏亮,音色優美,傳遠效果極好。人們常用圓潤、含蓄、豐厚和純凈等詞句來形容它的音色。
瓜式琴的特點是:
琴板弧度不大,較為平坦,面板中間與四周的厚薄相差微小,琴身的上部和中部比斯式琴寬闊,中腰彎度較圓而不深。琴角也不象斯式琴那樣凸出,琴身下部較窄,音孔開得較長而式樣別致,琴頭較大而式樣雄壯,因為瓜式琴只重視琴的發音效果,所以琴的外表美觀上略遜于斯式,但琴板振動強烈有力,發音深厚宏亮,傳遠效果特好。
在獨奏中,兩種琴都是可以用來獨奏的。只是看你想要什么效果。兩種琴都不適合于樂隊使用,因為,音量太大,演奏時在幾十把小提琴中很突出,所以都是獨奏的好琴,無分先后。演奏瓜氏需要你去把它當武器,攻擊你的聽眾,就會有完美的效果。而斯氏就需要你把它當作一束玫瑰,用優雅的方式獻給你的聽眾,才會得到完美。深沉的樂曲,特別是多用G弦的樂曲就用瓜氏。華麗的樂曲就用斯氏。斯氏的琴,音色柔和,細膩,但低音還不夠深沉。瓜氏琴,低音無比深沉,粗曠,奔放,但是高音就有一點毛糙,細膩不足。
很久以前 初次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找到了許多的評述,到現在 我還比較滿意的一段關于 “斯 瓜區別”的總結:
Del Gesu:
short corners, rounder apparent shape,
C shaped center bouts, longer appearing, pointier f-holes
Strad:
longer corners, slightly blockier outline,
D shaped (relatively) center bouts, rounder topped f-holes.
由于英文談到這個問題 直接就說"Strad 和 del Gesu" 了,不會產生指代不清的問題,而 一般文中說 “斯式 瓜式”,讓很多新朋友搞不太清楚,這里的 “斯式” 就是Antonio Strapari,“瓜式”就是“耶穌”—Bartolomeo Giuseppe Guarneri。如 說Amati 一般指Nicolo Amati ,除非特別指出是 the brother amati 即指父輩的兄弟倆 一樣,說“瓜式”一就是Guarneri家族的最后一位 ——“耶穌”,除非特別指出是“耶穌”的爺爺 Andrea Guarneri,“耶穌”的叔叔 Pietro Giovanni Guarneri(Pietro of Mantua),“耶穌”的爹Giuseppe Giovanni Battista Guarneri(有的人引用標簽 即是 Joseph Guarneri),“耶穌”的大哥Andrea(夭折 略去),“耶穌”的二哥 Pietro Guarneri( Pietro of Venice) ,而用“瓜氏”指代上面幾位都不為錯。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些?因為一般 我們講 名彪青史的 “斯式 和瓜式”中的“瓜式”是不屬于上面幾位的。而沉淀許久風騷至今的 瓜式風格設計和瓜式精神氣質也只屬于“耶穌”一人。
師承關系是,Nicolo Amati 是Strad 和 Andrea Guarneri (耶穌的爺爺)的老師。}
問題就來了,4樓總結的斯式 和瓜式的經典特征,是否都適用斯瓜名琴呢?如果不是,那這些特征又是怎么得來的呢?斯式 瓜式作為典范的意義又僅僅是外形設計和精神風骨嗎?Strad 和 del Gesu 作為典范意義的存在,是“斯式”和“瓜式”的實質,而這種在提琴設計 提琴風格上的無人能出其右的神奇,歷被史證明著。
說白了“斯式” “瓜式” 應當是抽象出來的 Strad 和 del Gesu 開創的極有代表性的提琴設計(乃至是應用Archimedes spiral 螺旋原理 和幾何作圖法 這樣的 方法論上的東西)和其二者體現的截然不同風格迥異的氣質風格。這種抽象的綜合意義和具象的某把琴的特征并不是一回事,所以 如果 具體拿某把 斯 瓜名琴 去對照這種抽象的設計和風格,一定是有出入的,比如早期的strad做的amati風格的琴 和后來1690年左右獨創的364mm的長型設計都沒有辦法完全與“斯式典范”相對應。同理1726 年首部IHS 標簽的琴問世時,del Gesu 也理所應當地受到 當時如日中天的 strad 風格的影響,那時的del Gesu 還沒有到達 可以塑造風格的 境界。
那可是典范意義上的“斯式”“瓜式” 一定有 具體作品的支持,人不可能憑空捏來一種設計,也不可能一下子形成所謂的風格。所以要體會“斯式”“瓜式”,需要看strad ,del Gesu,特定時期的作品,也可以這么講:“斯式”典范來自于1700 后黃金時代的作品,“瓜式”典范來自于1730到1735的成熟時期,特別指出的是1737—1744(耶穌 去世)del Gesu 創造了許多匪夷所思怪誕驚悚的 但是又那么偉大天才的 作品,塑造并發展了“瓜式”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風骨氣韻。